靈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靈丘縣2024年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各有關單位:
《靈丘縣2024年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靈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靈丘縣2024年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堅決落實黨中央和省、市、縣委各項決策部署,聚焦加快建設面向京津冀“三區兩地”“四個靈丘”的發展定位,強化文旅業態培育和服務提升,激發文旅產業創新發展新動能,持續推進更高質量建設文旅康養示范區,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縣2024年文旅工作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以全面推進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為統領,同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相結合,深入學習踐行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按照《靈丘縣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度工作要求,堅持“一核、兩翼、三色、四片區、五功能”工作思路(以下簡稱“12345”),充分整合利用全縣豐富文旅資源,實現全縣文旅產品供給進一步豐富,旅游服務設施和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經濟快速增長,全面提升“京西福地山水靈丘”美譽度。
一核:以縣城為核心,輻射縣城東西沿線及武靈鎮,涵蓋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服務設施,涵蓋縣旅游集散中心、趙武靈王墓等景區景點,涵蓋固城、黑龍河、東西福田等村莊,將縣城及縣城周邊打造成“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功能齊全的旅游服務核心功能區。
兩翼:平型關紅色長城景觀翼;唐河大峽谷生態走廊景觀翼。
三色:靈丘縣文旅資源豐富,“紅、古、綠”三色旅游資源達230多處,聚焦“紅、古、綠”三色構筑靈丘旅游底色,書寫紅色動人、古色引人、綠色宜人的文旅新篇章。
四片區:
1.紅色文化體驗區。以東河南鎮、白崖臺鄉、趙北鄉、平型關大捷景區為中心區域,打造集教育、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以弘揚紅色文化、紅色旅游為主的紅色文化體驗區。
2.康養研學度假區。以唐河大峽谷、紅石塄鄉為中心區域,提升車河有機社區、覺山寺旅游景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發展沿河、桃花溶洞、北泉、龍渠溝等鄉村旅游較好的地區,打造研學活力迸發、生態優勢顯著、綜合功能完備、全域環境優美的康養研學度假區。
3.山水田園休閑區。以上寨鎮、下關鄉、獨峪鄉為中心區域,加強各類鄉村旅游資源的有機銜接,串聯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促進花塔生態民宿景區提質增效,建設集山水觀光、湖泊垂釣、文化體驗、運動休閑、特色度假于一體的山水田園休閑目的地。
4.生態旅游觀光區。以落水河鄉、石家田鄉、柳科鄉為中心區域,串聯空中草原、龍泉寺等景區景點,發展生態旅游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生態旅游觀光區,建設綠色發展水平強的生態觀光產業綜合體。
五功能:四片區聚焦“紅色產業、研學教育、田園康養、休閑體驗、產品銷售”五大功能,探索紅色資源、古色文化和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推動“紅古綠”“三色”旅游交相輝映,把靈丘的獨特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一條高質量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二、重點工作
(一)助推“四片區”功能建設。一是重點升級紅色文化體驗區,推動平型關大捷4A級景區提質增效,促進平型關大捷紀念館服務效能發揮,鼓勵引入社會資本實施平型關培訓中心、“平型關1937”影視推廣等項目,打造標桿龍頭景區;發展白崖臺鄉、東河南鎮等地鄉村旅游,促進紅色文化片區建設。二是重點打造康養研學度假區,推動促進唐河大峽谷省級旅游度假區、車河有機社區、覺山寺旅游景區等提質升級;開展唐河大峽谷EOD項目,完善旅游廁所、游客中心、旅游車停靠點、自行車租賃站、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車河有機社區創建4A景區,桃花溶洞、山水北泉、沿河等創建3A景區,依托落水河門頭水鄉、唐河大峽谷沿線升級業態,提升景區景點內涵品質;持續深化與京津冀研學機構和市教育、體育、文旅等部門對接,強化研學與農業、文化、民俗、康養等融合,讓研學旅游成為片區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文旅產業的延伸消費和溢出效應。三是重點推進山水田園休閑區建設,提升花塔生態民俗景區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發展三五九旅旅部舊址、龍堂會等地鄉村山水游。四是重點發展生態旅游觀光區建設,提升空中草原景區建設水平,發展以草原游為代表的生態游,不斷提升生態觀光區的“軟實力”和影響力。五是推動四片區聯動發展,發揮各區域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著力縮小片區間差距的發展戰略,實現片區相對均衡、動態協調和充分發展,立足“全域旅游”發展“全景靈丘”,推動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平型關文旅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提升文旅市場服務。一是發揮縣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更大范圍、更多功能、更深層次提供線路推薦、旅游咨詢、代訂餐飲及住宿、旅游主題宣傳展示等旅游公共服務,進一步發揮集散中心引客入靈、資源引流的作用。二是聚焦假日和節慶旅游,加快數智賦能,優化靈丘智慧文旅“小程序”,及時更新動態信息,讓游客更加便捷地體驗靈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實現“一部手機游靈丘”;在“五一”“國慶”等游客流量劇增的節日,加開旅游專線公交,加強景區道路分流管控、設置臨時停車場、引導市場主體盤活空置樓房開發酒店式公寓,保障旅游旺季游客的“吃、游、住、行”。三是開展文旅市場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發揮文旅、公安、交通、市場、消防等部門的工作合力,加強文旅市場綜合治理,重點強化酒店掛牌價管理,落實明碼標價,持續開展小攤販食品、燃氣安全監管、出租車亂收費等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全面排查、重點整治、廣泛宣傳、示范點打造等方式,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全方位提升文旅市場法治化規范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公安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消防大隊、縣交通局、縣平型關文旅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促進文旅業態發展。一是推動民宿集群發展,扶持發展云朵驛站、青青民宿、追夢客棧、含水小寨、花塔云舍、落水河“水鄉小院”、沿河系列民宿等,實現民宿集群化發展;創新鄉村民宿發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盤活鄉村集體資產和個人資產,按照市場運作發展規則,探索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增加全縣住宿體量,打造具有縣域特色的民宿品牌。二是提升非遺活化利用水平,開展文創產品展銷、非遺文化展演、“非遺”購物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集中宣傳等活動,促進“非遺+旅游”“非遺+文創”“非遺+演藝”等業態發展,構建“政府搭臺、社會助力、非遺唱戲”的“非遺”活化利用新模式。三是創新文旅產品供給,因地制宜開展龍泉寺桃花節、東河南鎮杏花節、柳科鄉芍藥節、北泉荷花節、下關插秧節、平型關文化旅游節、趙北農民運動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提升改造《山水北泉》《龍渠溝的老百姓》《趙武靈王巡游》等群眾性文旅品牌活動;開展“送戲下鄉”“送文藝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開展樂器、聲樂、舞蹈、書畫等多項公益培訓;鼓勵平型關大捷景區、唐河大峽谷旅游度假區、車河有機社區、花塔生態民俗景區、空中草原景區、貓山傳統文化園等龍頭景區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的娛樂產品,開發游客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強的娛樂項目,努力形成“一鄉(鎮)一特色、一村(社區)一活動、一景一品牌”的文旅新格局。(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平型關文旅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創新文旅宣傳矩陣。一是拓寬傳統媒體路徑,加強與國家級、省級、市級主要媒體協同宣傳;提升智慧旅游平臺、山水靈丘網站、靈丘旅游公眾號、靈丘縣平型關文旅公司視頻號等網絡媒體宣傳質量。二是創新宣傳方式,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加強與攜程、中青旅等大型旅行社的對接推薦,注重與周邊云岡石窟、恒山懸空寺、白石山等景區的捆綁聯合、協調發展;強化與大同市各類協會的合作推廣,積極開展靈丘文旅“進平城”“進社區”“進學校”活動,通過“美食進校園”“文旅直通車”等形式,緊盯周邊游客、校園學生資源,搶抓“研學機遇”,講好靈丘故事,放大宣傳效果,帶動更多游客來靈丘“打卡”。三是用好對外平臺,依托大同古城靈丘院,定期在靈丘院開展羅羅腔、風風柳、手工展、特產展等非遺、展銷推薦活動,使其成為靈丘對外宣傳、產品展銷、招商引資的重要窗口;挖掘優化推廣不同時間、不同主題、不同內容的旅游主題路線,發揮“文旅星推官”和民間各類自媒體的引流作用,拓展抖音、小紅書等宣傳陣地,多渠道、全方位推介靈丘文旅資源;全力構建市縣聯動、縣區互動、景區發動的新媒體宣傳矩陣,推動靈丘文旅產品、線路等資源公開推廣,將靈丘文旅故事講好、講深、講活、講透,形成了上下同心、內外合力的文旅“大公開大宣傳”格局,不斷提升“京西福地山水靈丘”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縣融媒體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發展文旅市場主體。推動落實《靈丘縣關于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靈辦發〔2021〕9號)等政策文件精神,壯大傳統文旅企業,培育影響力強、服務效益好的旅行社2家;扶持打造一批旅游資訊、旅游服務、旅游營銷等電商企業,一頭連市場、一頭連資源,使我縣文旅市場主體逐漸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成立縣旅游發展協會,發揮行業組織在文旅市場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建設形成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競爭有序、勢頭強勁的現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市場體系。(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縣財政局、縣企業發展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
(六)推進文旅項目建設。樹立“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工作導向,做好產品、業態、盈利模式等策劃布局,積極爭取政府專項債券資金、中央及省預算內資金支持,借助和發揮資本市場投資、國有企業力量,結合我縣文旅產業發展實際,發揮平型關、唐河大峽谷等資源優勢,認真研究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精心策劃、科學謀劃一批成熟度高、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強化項目的追蹤管理,做好保姆式跟蹤服務,為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創造條件,全面提升合同履約率、項目開工率、投資到位率,推進全縣文旅項目建設整體加速,品牌發展,品質提升。(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財政局、縣發改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充分發揮靈丘縣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的專班作用,辦公室設在縣文化和旅游局,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建立多部門、多主體協同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工作體制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定期匯報和研究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行動計劃順利實施。
(二)強化資金保障。持續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旅游基礎服務設施等建設的資金投入。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縣財政部門每年安排資金扶持文旅項目開發。各相關單位積極爭取中央、省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來進行重點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建設開發,鼓勵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解決文旅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強化人才保障。加大基層文化旅游隊伍建設力度,開展涉旅從業人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充實配強基層文化旅游干部隊伍,與大同大學等高校加強合作。建設高端智庫,讓各類咨詢機構、規劃單位、國有企業等參與文旅康養產業建設,讓專家參與文化和旅游發展政策制定、重大項目策劃和運營管理等環節,為靈丘文旅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四)強化督查考核。積極發揮監督考核在推進文旅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對本行動計劃明確的重點任務定期督查,統籌運用督考結果,細化責任分工,強化工作作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擔當實干,全力以赴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新成效。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