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靈丘縣關于加快推進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有關部門:
《靈丘縣關于加快推進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的實施方案》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靈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靈丘縣關于加快推進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的實施方案
加快推進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發展農村老年助餐服務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加快我縣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滿足全縣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提升全縣農村養老服務水平,不斷完善養老助老服務機制,建立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和養老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農村老年助餐點為載體,以實施助餐服務為措施,以惠民利民為目標,加快我縣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推動農村老年助餐服務方便可及、經濟實惠、安全可靠、持續發展,不斷提升全縣養老服務能力,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小切口”“小場景”助推基層民生大改善、鄉風文明大轉變、治理能力大提升,涵養守望相助、和諧鄰里的文明新風尚,不斷提高農村自治水平,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
二、工作目標
通過加快推進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積極探索符合各村實際的運營模式,建設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村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到2024年底全縣建成60個農村老年助餐點(每鄉鎮不低于30%的行政村),形成示范帶動效應;2025年完成37個農村老年助餐點建設(每鄉鎮增加不低于20%的行政村),農村老年助餐服務持續推進;力爭2026年全縣各村老年助餐點能建盡建,實現大幅度提升。同時,結合老年人群服務需求,不斷拓展老年娛樂、老年講習、老年康養等服務鏈,持續推動鄉村治理體系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有效銜接、有機融合,全面提升養老服務和基層治理水平。
三、基本原則
(一)屬地管理。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屬地原則負責轄區內各村老年助餐點的建設及日常運營管理,協調處理農村老年助餐點運營的具體事宜。
(二)村級為主。各行政村作為老年助餐點日常運行管理的主體,通過村級自籌、社會捐助、志愿服務等方式多渠道解決運營資金、物資、人員,積極發揮主體作用,確保農村老年助餐點正常有序運行。
(三)自愿參加。農村老年助餐點的建設要充分征求本村老年人及其監護人意見,主動告知服務方式、內容、時間、場地、費用等事項,由老年人及其監護人自愿選擇。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變相強制老年人參與,嚴禁以任何方式拒絕或推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參與。
(四)公益惠民。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要堅持公益導向,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堅持以低償或無償助餐為主導,讓老年人切切實實得實惠,各村根據老年人群體的具體情況,合理制定助餐相關制度。
(五)穩妥推進。各鄉鎮、村要統籌考慮各村集體收支、老年人生活水平、常住人口及地域差異等因素,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好事辦好。
四、助餐體系
(一)助餐模式。本著“相對集中、就近就便”原則,采取“1+N”模式配置助餐服務網格?!?”:即依托村級中心老年助餐點及其設施設置一個“中央廚房”,負責組織常態化助餐和重大傳統節假日助餐;“N”:即以人口相對集中村(院落)、自然村為單元,以“15分鐘”距離為半徑,設置多個助餐點,負責開展常態化助餐服務。通過社工、志愿服務、鄰里照護等方式,對行動不便、失能弱能等特定老年人群實行上門送餐服務,解決特殊困難人群居家就餐問題。
(二)助餐對象。根據全縣老年群體分布情況、年齡結構、家庭狀況,劃分常態化助餐對象和重大節日助餐對象。
1.常態化助餐對象:原則上為全縣范圍內70歲以上獨居老人、留守老人、低保老人、高齡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老年困難人群,以及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等群體。要將獨居老人、留守老人及其他就餐困難群眾作為最小范圍保障對象兜牢兜實。各村可根據老年食堂收入及運營方式合理確定助餐對象。
2.重大節日助餐對象:擴展至孤殘及困境兒童、家庭監管缺失或撫(贍、扶)養義務缺失農村“三留守”人員等救助對象,以及60至80周歲低收入人群等。
(三)用餐標準。本著“對象有不同、服務有層次、價格可承受”原則,由各村老年助餐點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制定用餐標準。常態化助餐對象的用餐標準,原則上每餐最高不超過5元/人;遇春節、端午、重陽等重大傳統節假日的用餐標準,原則上每餐最高不超過10元/人。
(四)用餐頻次。根據各村集體經濟收益狀況、社會捐助捐贈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中心老年助餐點和流動助餐點服務頻次。原則上按“日餐制”“周餐制”實行常態助餐。
五、運營管理
(一)推動多元化保供。建立“集體經濟+政府補助+慈善捐贈+個人自費+群眾互助+市場營運”籌資長效機制。
1.集體經濟。各村可根據集體經濟管理辦法,以村集體經濟收入作為運營主渠道。
2.政府補助。各鄉鎮應保障本區域農村老年助餐點必要設施設備、環境營造、安全監管等支出??h財政多方籌措資金給予一定補助。
3.慈善捐贈。由縣民政部門組織各鄉鎮編制策劃慈善項目,豐富公益慈善平臺和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籌資,推動慈善資源認捐老年助餐活動。
4.個人自費。根據就餐人員年齡結構、困難程度等劃分,實行“梯度式收費”。
5.群眾互助。通過宣傳慈孝文化等方式,發動在外人士、外出務工人員籌集資金,贍養老人。引導本地群眾捐贈食材,開展義務勞動等。
6.市場運營。健全完善助餐服務市場化運營機制,鼓勵引導市場主體承接助餐服務。條件相對成熟的鄉村要積極推動老年助餐點市場化運營,持續提高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運營活力。
(二)組建常態化服務隊伍。各村要廣泛動員,組建一支由村干部+黨員+網格員+社工+志愿者組成的農村老年助餐志愿服務隊伍,負責運營管理和助餐服務。要充分銜接和調動駐鄉單位、村級組織、社會組織、社工組織、志愿組織、養老互助組織、物業服務企業、慈善行業協會、鄉賢能人、熱心群眾等各類社會力量及其服務資源,參與志愿服務。
(三)落實全鏈條監管。堅持合規運營,對助餐服務承辦機構、承辦人、從業人員等開展必要的資質審查備案,建立健全物資采購登記、食品留樣采集、助餐服務標準流程、應急處置預案等制度規范。要落實行業標準規范,持續強化過程監測和質量安全監督,確保農村老年助餐點在合規、安全、有序的環境下開展運營服務。
(四)實行全流程公開。落實農村老年助餐服務經費專賬管理,健全完善用餐登記臺賬、收支臺賬、服務臺賬、捐贈捐助臺賬、食材采購臺賬等,定期進行公開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實行崗位職責、管理制度規范上墻,公開從事餐飲服務工作人員及提供助餐服務相關輔助人員信息,亮明身份作業。制定統一的標識標志、服務標準,推動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化、制度化。各村要相應成立“農村老年助餐點理事會”“老年工作協調理事會”“老年協管群長”等自治類群眾性組織,拓展老年群體參與服務和協同監督渠道,推動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五)建立激勵性機制。各鄉村建立健全“精神激勵+物資激勵”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制,對各村老年助餐點開辦情況進行量化評分,在超市、商店實行積分兌換。要結合助老服務情況,定期開展靈丘好人、最美志愿者評選,加強宣傳報道,持續傳遞正能量,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六、服務拓展
要以創辦農村老年助餐點和實施農村老年助餐服務為契機,將農村老年助餐點有機融入社工服務、健康養老、文娛活動等元素,打造“農村老年助餐點+養生、講習、娛樂、議事”等服務鏈條,不斷改善老年群體生活質量,推動形成具有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老年服務特色模式。
(一)開展日敲門、周談心、代幫辦“3項行動”。由各鄉村組織黨員義工、社工、志愿服務者等人員,逐步開展對兜底助餐人群開展上門服務,精準對接服務需求。對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開展送餐上門、代買送菜、衛生保潔等“代幫辦”服務,拓展助醫、助浴和助行等服務,解決老年群體居家養老“急難愁盼”問題。定期開展關懷慰問、健康監測、心理輔導、安全巡查、政策宣講等服務,落實外聯溝通、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務。
(二)建立健康狀況、飲食習慣、服務需求“3本臺賬”。開展需求問卷調查,收集填寫“需求卡片”,梳理歸集各類服務項目,建立老年人群“健康管理”“飲食口味”“服務需求”3本臺賬,根據不同老年群體的飲食習慣,制訂飲食服務清單,合理設置菜品結構,確保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實現餐飲結構與用餐需求的精準對接。
(三)打造“農村老年助餐點+養生、講習、娛樂、議事”等服務鏈條。一是“農村老年助餐點+養生堂”。結合助餐服務活動,開設“飯前飯后”健康養生課堂,嵌入醫養康養服務,定期組織醫療團隊開展義診咨詢活動,不斷提升老年群體健康養生意識。二是“農村老年助餐點+講習堂”。在老年群體助餐服務環節中銜接嵌入法制教育、權益維護、反詐防騙等公益講座,開展對話式、專題式、互動式教學講習,以“食”“教”結合的形式推動形成老有所學、老有所教的良好氛圍。三是“農村老年助餐點+娛樂堂”。在老年助餐服務環節中銜接穿插益趣益智等文化娛樂活動,推進線上與線下服務深度融合,打造智享式老年食堂。吸引演藝服務團隊、社工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等組建文化藝術團隊,開展社聯活動,以“食”“娛”結合打造沉浸式文化傳播陣地。四是“農村老年助餐點+議事堂”。充分發揮老年群體在糾紛調解、關系調適等和諧治理方面的經驗優勢,以餐桌為載體搭建議事平臺,開展“村級議事”“家族理事”“道德評議”活動,為村級社會治理、文衛創建、經濟發展等建言獻策、會診把脈,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群眾定”的鄉村治理新局面。
七、組織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鄉鎮各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把推進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作為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將老年群體助餐服務機制與打造有辨識度的黨建活動載體有機結合,健全組織保障、政策保障、制度保障、資金保障等納入黨建統領基層治理范疇,強化農村老年助餐點作為基層治理單元的助推效應,以基層黨建考核責任清單形式發動群眾決策共謀、共建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延伸治理共同體。
(二)壓實工作責任??h民政局負責統籌全縣農村老年助餐點的組織、協調、指導、監督等工作,繼續發揮各村日間照料中心場地、設施設備作用,合理布局網點結構??h發改、財政、衛健、住建、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在設施布局、食品安全、建筑安全、鄉村振興、服務監管、價格收費等方面加強協同配合,共同推進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各鄉鎮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主體責任,搭建工作專班,以提高助餐服務易及性為目標,周密策劃方案,健全制度機制,堅持節點調度、打卡推進,確保農村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三)加強宣傳發動。通過媒體宣傳、信息發布、訪談座談、公開公示、發放老年助餐“明白卡”等途徑和方式,廣泛宣傳農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建設工作的目的意義、服務內容、優惠政策等,營造人人參與、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社會治理氛圍。要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圍繞政策保障、推進機制、設施建設、運行模式等方面,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突出問題,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運行管理模式和長效工作機制,為全面推進我縣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提供實踐依據。
(四)強化監督檢查。建立上下聯動檢查監督機制,落實屬地管理主體責任,梳理形成助餐服務措施、運營保供政策支持等檢查監督清單,定期不定期開展專項聯合檢查、交叉檢查、巡查督辦等,督促落實監管責任,分類指導助餐服務機構制定落實運營安全、食品安全、資金安全等管理制度,開展安全管理線上線下培訓,常態化檢查督查設施維護、資金監管、環境衛生、清理消毒、食材采購、食品留樣等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定期對農村老年助餐服務開展情況進行檢查評估,重點對點位設置、結對互助、服務能力、資質認定、規章制度、資金使用、服務記錄、服務對象滿意度等進行檢查督導和績效評估。對檢查評估發現不符合供(配)餐質量、安全條件,存在安全隱患的,及時終止助餐服務。對在開辦過程中發現徇私舞弊、吃拿卡要、假公濟私等違紀違規事實的,按規定提請嚴肅問責追責。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